督固.撒耘說,透過平台的書寫,讓更多族人進修族語,也能夠讓更多非族人知道撒奇萊雅語的存在,更能跟國際或是其他富家的說話並列,對於民族的自傲心有非常強的鼓勵。
「原居民語言要文字化是很疾苦的歷程。」督固.撒耘說,對於不習慣文字化的民族而言,要「書寫」相當難題,特別可以或許書寫的人又很少,因此必需採取「合作生產」的體例。會用電腦的年輕族人,族語能力都不太好,包孕他自己在內,所以要靠說話能力好的白叟家先講,再用接力的方式,換年青人寫成維基百科的現代化話語。
今朝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孵育場已「孵」出3千3百多個條目,文字數已超過100萬個字,以量來看,比許多已正式認定的語言還要多翻譯
「族語維基百科可以讓語料保存、同享翻譯」督固.撒耘說,透過說話文字化的體例,可讓大量的語料留存在國際化網站,並且是一個共享的平台,只要有網路、電腦必然查獲得,「假定有一天撒奇萊雅族不在了,至少文字還在翻譯」
督固.撒耘說,維基百科有太多現代化用語,包羅知識、新聞、外來語等等,但白叟家只會講部落常講的話,是以要先把現代化用語翻譯出來,再寫成文字。
撒奇萊雅語被列為原居民族瀕危說話之一,全台人數不到1千人,為建置族語維基百科,幾近全族都動起來翻譯鞭策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召集人督固.撒耘說,會講族語的人正本就少,要從會講的人中找到能寫的又更少,是以要用白叟「接力」給年輕人的體例「合作生產」,也可藉此「練兵」,讓更多族人進修族語、上維基平台書寫。
別的一個大挑戰是維基百科「介面」族語化,一共需要翻譯8千多的項目,都是生硬的程式用語,「幾近是部落一輩子用不到的字」,但照樣會盡量翻出來。
別的,也能讓族語文字化和現代化翻譯督固.撒耘說,為合適維基百科的條目,就必需加快族語的現代化,將來也可能需要創新詞或是衍伸義等等,以增添族語暢通流暢和繼續使用的可能,「只有現代化,說話才可能走下去。」
督固.撒耘表示,一個頁面是一個條目,一個條目也許在200字以上,要有題目、內文和參考文獻。曾花了一個星期,把「教育部」的中文條目翻成族語,因為教育政策、業務單元和營業內容都是現代化語言,要翻成族語相當難題、吃足苦頭。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3433775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-77260931